华夏精英会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深度解读 / 正文

美国,在做最后的努力

华夏精英会 2023-10-18 深度解读 评论

2023119日下午,以色列总理府内,一场紧张的会谈正在举行,会谈双方分别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。

由于内塔尼亚胡新组建的内阁塞满了右翼乃至极右翼,被称为“史上最右内阁”,拜登害怕会搞出大新闻,沙利文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拉住内塔尼亚胡。

但内塔尼亚胡拒绝在约旦河西岸定居点等关键问题上让步,会谈最终不欢而散。

不出拜登所料,沙利文回去后不久,内塔尼亚胡就搞出了第一个大新闻:发起司法改革,废除最高法院的司法权。

有关司法改革的事情,我在《以色列司法改革,动摇西方民主基石》一文已经说得很清楚了,根源就是人口比例变化引起了以色列主流社会的生存焦虑,而司法体系的白左化,又阻碍了以色列政府打击阿拉伯人,加剧了这种焦虑,于是右翼想废了最高法院。

但司法改革进展并不顺利。废了最高法院是个天大的事,以色列左派和西方各国的白左为此强烈反对,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大规模游行示威。

内塔尼亚胡政府遇到了很大的压力,多名部长辞职,改革一度进行不下去,他已经得罪了太多人,要是就此下台,对手不会放过他,同僚也会将他视为叛徒,只能一条道走到黑。

想要让改革进行下去,必须争取新的力量支持,他自己所处的利库德集团是右翼,左派和中间派不可能支持他,唯一的选择,就是争取极右翼。

内塔尼亚胡的内阁中就有两个极右翼,分别是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、安全部长本·格维尔。

两人都是极右翼政党领袖,主张都相当极端,其中本·格维尔更极端一点,他并不是犹太人,父母都是库尔德人,70年代移民到以色列,1976年在耶路撒冷生下了本·格维尔。

也许是因为皈依者的狂热,本·格维尔青年时期就深受极端犹太思想影响,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建国,反对拉宾和阿拉法特签署《奥斯陆协议》。

因为《奥斯陆协议》同意巴勒斯坦建国,拉宾被内部强硬派视为叛徒,本·格维尔公开呼吁杀死拉宾,后来拉宾真的被一名叫阿米尔的大学生射杀。

当然,没有证据表明本·格维尔参与了此事,但本·格维尔后来的确公开为阿米尔辩护。

内塔尼亚胡的司法改革陷入僵局后,被迫求助于极右翼,同意了本·格维尔的条件:组建由安全部控制的国民警卫队。

考虑到本·格维尔的极端立场和宗教背景,这支1850人的国民警卫队不仅可能变成宗教武装,甚至可能成为本·格维尔的私兵。

今年5月,国民警卫队组建完毕,本·格维尔开始了他的表演。521日,本·格维尔带着国民警卫队闯入伊斯兰圣地“阿克萨清真寺”,引发了阿拉伯国家的猛烈抨击,抨击者中就包括哈马斯。

外界越骂,本·格维尔越来劲,后续又去了好几次,跟逛菜市场似的,他还经常带着国民警卫队到约旦河西岸,去占领新的土地。

按照以色列法律,在新的土地上建立定居点需要得到财政部的批准,同为极右翼的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,对此进行了大力支持,光是今年上半年就批准了1.3万套新定居点住房建设,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多。

你负责占地,我负责批钱建房子,两人紧密配合,不断扩张。

极右翼做得越过分,哈马斯反击的可能就越大,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关系就越恶劣,与沙特建交就越难。

这一切,内塔尼亚胡不是不知道,但他无法阻止,扩张不是本·格维尔的个人行为,是以色列社会的主流意见,并在这些年得到了强化。

以色列社会这种思潮的根源,在于四个字:生存焦虑。

由于处在阿拉伯人的汪洋大海中,以色列这个国家的生存是很成问题的,现在美国健在还能保住以色列,万一哪天美国不在了呢?莫非要再一次流浪?这种焦虑是以色列主流社会的普遍担忧。

理论上有两种解决方案:和解或者扩张。

和解,就是与巴勒斯坦和解,双方都建立一个国家,也就是《奥斯陆协议》的内容。


和解能让各方和平发展,前景看起来很美好,但有一个巨大的问题:以色列的发展空间会被锁死。

以色列被联合国承认的国土面积是1.5万平方千米,实控面积是2.5万平方千米,人口2022955万。

即使按2.5万平方千米计算,以色列2022年的人口密度也为382/平方千米,是中国的2.5倍。

但这只是平均密度,因为以色列大部分国土是沙漠,很多地方是无法住人的,水资源和其他资源也极为紧缺。

换言之,以色列发展空间不足的程度已经十分严重,以物价为例,特拉维夫是全球物价最高的城市之一,一瓶可乐接近20元人民币,偏偏以色列人口增长率还相当高,2021年达到了1.6%

处在阿拉伯人汪洋中的以色列,是不能减少人口的,否则就有生存危机,但人口多了,相应的国土和资源就得增加,否则会内卷到爆炸。

这就决定了以色列必须扩张,而和解会令以色列失去扩张的可能性,时间一长等于慢性死亡,只能扩张。

只要以色列能赶在美国衰落前,占领足够多的领土,打造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家,抵御亡国风险的能力就大大增加了,更何况周边国家都弱鸡,扩张成功的几率是很大的。

对于扩张,以色列社会无论左右派还是中间派,都没有原则上的分歧。分歧在于到底是稳步扩张还是快速扩张,这取决于现实的紧迫感。

现实的紧迫感强,以色列快速扩张的可能性就越大,紧迫感弱,以色列就会倾向于稳步扩张。

在冷战后的20年里,美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老大,国力的领先优势大到让其他国家绝望的程度,有它罩着以色列,任凭谁也不敢找以色列的麻烦。

这一阶段,以色列的紧迫感很小,因此扩张的步伐慢了下来,还一度想要同阿拉伯世界进行和解,拉宾签署了历史性的《奥斯陆协议》,在拉宾遇刺后,后继者沙龙依然同意巴勒斯坦有条件建国,并从加沙地带撤军。

内塔尼亚胡也在这一时期担任过总理,立场并没有强硬到哪里去,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,风云突变。

08年金融危机让美国意识到了过度金融化的危害,想要再工业化,和中国抢饭碗。

为了配合“再工业化”,20097月,国务卿希拉里提出了“重返亚太”战略,要将大部分军力调往亚太地区,从中东撤军。

这直接引发了以色列的生存焦虑,同年,内塔尼亚胡重新成为以色列总理,立场也由原来的偏向中立,转变为了强硬,以色列也是从那时开始,加快了扩张步伐。

尤其是约旦河西岸,过去十多年里,以色列政府打着各种旗号,修建了大量定居点,把当地居民赶走,那些赶不走的,就修建隔离墙,将他们圈禁起来。

力图在美国完全撤走前,把能吃下的地方都吃下。

到了今年3月,以色列的生存焦虑更为严重,因为伊朗和沙特在北京实现了复交,中东和解进程开始了,这对以色列如晴天霹雳。


以色列的生存既有赖于自身的武力和美国的保障,也必须依靠伊斯兰世界的内部分裂。

在沙特和伊朗严重敌对的时候,沙特和伊朗都互相把对方当做第一敌人,以色列充其量算第二敌人,可以躲在两国的矛盾后面,渔翁得利。

美国也可以一会儿支持这个,一会儿支持那个,不断制造矛盾,让他们无暇针对以色列。

现在,第一敌人没了,曾经的第二敌人以色列,就成了第一敌人,再加上美国竟然想撤离,换了你是以色列人,你会不焦虑吗?

所以从5月开始,以色列在本·格维尔等极右翼的操作下,将稳步扩张改为快速扩张,疯狂扩建定居点。

快速扩张势必严重刺激阿拉伯人,大规模报复是早晚的,因此也就发生了107日开始的新一轮巴以冲突,这是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冲突。

哈马斯的“阿克萨洪水”行动打死了超过1300名以色列人,以色列的报复则已经导致了加沙地带上万人死伤,数字还在快速增加中。

这令美国非常头疼,以色列的报复明显达到了反人类的程度,美国又不得不保。

一开始,拜登的策略是向周边国家施压,借着哈马斯搞偷袭为由,要求他们谴责哈马斯。

不过此举并不成功,除了阿联酋外,并没有什么国家谴责哈马斯,布林肯在中东转了一圈,也没多少收获。

随后,美国转变了策略,希望让埃及接收加沙难民,帮助以色列实际占领加沙。

但埃及不傻,接收难民,他们的吃喝拉撒谁来负责,这可是几百万人,你美国又不打钱,而且这等于帮助以色列占领加沙,塞西作为靠政变上台的领导人,统治本来就不稳,再背上这种罪名,很容易成为第二个萨达特。

所以塞西在和布林肯的会面中,表态相当强硬,怼得布林肯完全没办法。

1015日,埃及国家委员会发表声明,不会接收难民,并重申除了巴勒斯坦建国,没有其他解决方案。

两种策略都被堵死后,拜登无奈地进行了表态:占领加沙是一个错误。

布林肯也被迫说,巴勒斯坦不应被赶出加沙。美国的策略由纵容以色列,改为试图拉住以色列。

美国能成功吗?

很难,一个难题摆在美国面前,以色列如果不报复,那就是露怯,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麻烦。

如果报复,势必造成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,在重创美国形象的同时,也会让阿拉伯国家愤怒到极点。

最新消息是,沙特已经暂停了与以色列的建交谈判,要是以色列后续再制造大新闻,那将有更多的阿拉伯国家不得不选择站到美国对立面。

如此一来,美国就别想从西亚撤军了,还得为了保住以色列而增兵。

那以色列会不制造大新闻吗?

不可能的。

在“阿克萨洪水”行动后,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跌到了29%的冰点,此前司法改革又得罪了这么多人,这时候下台将万劫不复。

为了保命,内塔尼亚胡必须报复,而且得制造足够大的新闻,才能安抚内部复仇的怒火。

但复仇终究是小问题,由“阿克萨洪水”所引发的生存焦虑才是大问题,以色列在这场仗中,暴露了军事实力并没有那么强的窘境。

而强大的军事实力,一直是以色列生存的最直接保障,现在,这种保障被打破了,势必导致严重的焦虑。

焦虑越严重,以色列扩张的步伐就越快,必须趁着现在还有优势,多吃一点地盘,以后就不一定有机会了,尤其是极右翼,在不断地推波助澜。

1010日,本·格维尔宣布为了让平民可以自卫,决定向边境地带的平民发放一万支枪以及相应的弹药,这等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。

过去的以色列枪支管理是比较严格的,通常只有现役军人和预备役军人可以持枪外出,即使是边境地区,普通人想获得持枪资格证也并不容易。

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某些野心家借打击阿拉伯人为名,组建自己的私兵,将武装力量统一在国家体制下。

现在本·格维尔这样做,表面上是让平民有了武力,可以打击阿拉伯人,方便扩张,实际上等于让他多了一支万余人的私兵,再加上国民警卫队,以色列极右翼已经有了不可小觑的武装力量,呼风唤雨的能力更强了,以色列正在加速走上军国道路。

一个军国化的以色列,不可能满足于现有的领土,甚至占领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也无法满足其胃口,埃及的西奈半岛会成为下一个目标。

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后,以色列曾经占领过西奈半岛,只是后来在1981年又还给了埃及。

以色列当时的考量,主要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虽然赢了,但却是惨胜,这让以色列意识到,自己无法彻底打败阿拉伯世界,必须在他们内部制造分裂。

正好埃及在失去西奈半岛后,非常渴望收复,以色列便以此为筹码,诱使埃及和以色列建交,最终两国建交,西奈半岛还给了埃及,埃及被阿拉伯国家视为叛徒,总统萨达特更是被刺杀。

在犹太人的经典故事《出埃及记》中,摩西率领犹太人跨过埃及,经过西奈半岛来到迦南平原,西奈山是这条路上的最后一道难关,有着神圣的意义。

以色列内部的强硬派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,认为就不该还,现在每年都有几十万以色列人前往西奈半岛旅行,重走当年摩西的路线,以色列民间对西奈半岛的情感可见一斑。

只要走上军国道路,以色列就会重新把目光瞄向西奈半岛,和周边国家关系会极速恶化,极大牵扯美国的资源和精力。


以色列和乌克兰不同,乌克兰还能自己生产农产品,以色列粮食主要靠进口,进入军国状态,对生产伤害是很大的,武器和各种补给只能大部分依靠美国。

美国又不能不帮以色列,对民主党来说,犹太人是大金主,最高政治正确,得罪不起;

对红脖子来说,以色列是他们的信仰。

《圣经》中说道,以色列是上帝建立的。这本来是个平平无奇的条文,但是后来发生宗教改革,新教作为原教旨派,坚信上帝是存在的。

怎么证明上帝存在呢?你看,《圣经》中不是说了以色列由上帝建立,那反向推导,以色列国家的存在,就是上帝存在的证明,否则以色列怎么来的呢。

以色列的存在,就是上帝存在的证据,红脖子对此深信不疑。

如果以色列不存在了,那就是上帝不存在了,红脖子难以接受,所以横竖也得保住以色列,向以色列输血是在向上帝进贡,帮助以色列是在向上帝证明虔诚。

相比民主党,共和党在亲以色列上更加狂热,民主党这边还有一部分巴勒斯坦的同情者,共和党那边几乎没有。

在亲以色列的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,美国只能不断给以色列兜底,但这样一来,就被彻底牵制在中东了,并随着以色列的军国化而越陷越深。

如此一来,美国用于“重返亚太”的资源将严重不足,并且和阿拉伯国家关系恶化后,它还能阻止“一带一路”吗?

阻止不了,没那个能力知道吧。

拜登很清楚这一切的后果,所以他才会表态反对以色列占领加沙,他在做最后的努力,希望以色列冷静,但很显然,就以色列内部的状况和犹太人对美国的渗透之深,阻止得了一时,也阻止不了一世,只能一直拖。

美国又无法从根源解决以色列的生存焦虑问题,这个雷早晚是要爆的。

经过十多年的时间,我们已经看到了“重返亚太”战略落幕的开始,一扇名叫“一带一路”的新世界大门正在缓缓打开。

19866月的一天傍晚,美国国会山大厦内,一名略微秃头的中年男子正在发表演讲。

他带着自豪的神情说道:如果没有以色列,美国也会创造一个以色列,来保护美国在中东的利益,这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。

这番话得到了在场议员们的高度赞同,瞬间掌声雷动。

这名略微秃头的中年男子,就是时任特拉华州参议员、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乔·拜登。

当时的拜登不会想到,以色列的确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,但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失败的投资,这个拿到美国投资的国家,不仅疯狂挥霍投资款,还试图把美国彻底拖下水。

当今的美国还在挣扎,但随着政治正确的“紧箍咒”越来越紧,挣扎的力量日益微弱,犹太人就像一条大蟒蛇,缠住了美国的大部分身体。

美国,已经快要窒息了。

文章来源:卢克文工作室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以色列司法改革,动摇西方民主基石

初高中历史课本讲过,西方现代政治制度的基石是三权分立,由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,他将国家权力分为行政权、立法权和司法大权。

政府掌握行政权,国会掌握立法权,最高法院掌握司法大权。

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没有哪个西方国家敢公开践踏三权分立制度,至少明面上都会尊重。

但现在,第一个公开践踏三权分立制度的国家出现,它的名字叫:以色列。

2023724日下午,以色列议会以简单多数通过了司法改革法案的第一项法案,内容是“法院不得对内阁和部长的决定进行审查。”

按照三权分立原则,为了制衡政府,法院有权对政府的决定进行司法审查,比如审查你的政策是否违宪。

这项法案通过后,以色列法院完全失去了司法审查权,事实上动摇了三权分立制度,为了表示抗议,56个反对党议员全部抵制投票,64张赞成票都来自执政党利库德集团及其盟友。

虽然已经很劲爆了,但只是饭前开胃菜,主菜还没来呢。

那主菜是什么呢?

去年年底,内塔尼亚胡重新成为以色列总理后,便力推司法改革,改革内容主要有两个:一是将司法遴选委员会的席位从9个增加到11个,增加的两个席位由政府指定。

司法遴选委员会的作用,是选举产生全国的法官,包括最高法院的法官,极为重要。要成为最高法院法官,必须取得委员会9人中至少7人的赞成。

遴选委员会9个席位的产生方式如下:

司法部长一席、另一名部长一席(具体由总理指定)、执政党和最大在野党的代表各一席、律师协会两席、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一席、另两名最高法院法官两席。

政府只能直接控制9个席位中的3个,无法成为绝对多数,而扩大到11个人后,增加的两个由政府直接指定,就有了5席,5/11,看上去依然不是多数,但实际并非如此。

主导这项改革的司法部长莱文早就知道,如果强行由政府指定委员会多数,将会有很大阻力,所以他来了个“悄悄的进村,打枪的不要”。

在增加席位的同时,他还变更了产生方式,将律师协会的两个席位完全拿掉了,改为由议会专业委员会主席出任。

而议会的专业委员会主席,通常是执政党的人,这样一来,除了反对党的1席,和最高法院的3席,剩下7席就都是执政党的人了,7/11,完全成了绝对多数,意味着法官的产生完全被政府控制,行政权压倒了司法权。

如果说第一项内容够让司法界炸锅了,那第二项更炸:允许议会以简单多数投票否决最高法院判决。

在三权分立制度下,法院握有对案件的裁决权,其中最高法院握有最终裁决权,它对案件的判决,就是最终裁决,无论议会或政府都不能更改。

想要更改的唯一途径,就是最高法院对案件进行重审。

现在新的改革方案下,议会竟然可以通过投票,以简单多数否决最高法院的判决,也就是说,以后最高法院的裁决,议会可以通过投票表示,你这么判是不对的,必须重判。

立法权压倒了司法权,说句难听的,那还要法院干啥,以后审案子直接由议会投票决定不就得了。

两项改革内容一综合,等于三权分立被事实上废除了,只剩下两权,内塔尼亚胡竟然敢动三权分立这个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石,我就问你牛不牛?

搞这么大,争议也必然极大,对司法改革的反对从今年1月就开始了,一直持续到今天,示威人数保持在70万以上,以色列人口不到900万,70万已经是很大的数字了,并且能连续保持几个月有70万人在街头,说明实际反对人数有几百万,大家是轮流上街的。

由于争议过大,3月份中旬,国防部长加兰特公开呼吁暂停改革,被内塔尼亚胡开除,引起了内部的混乱,改革一度陷入停滞,当时外界一度以为内塔尼亚胡会放弃改革,至少是暂缓,但事后证明,外界低估了他的决心。

他做出了两个关键让步,一是不再开除国防部长加兰特,加兰特代表的是赞成改革,但认为风险过大,颇有忧虑的那部分人,加兰特的官复原职,让这部分人得以安心。

第二是向极右势力让步,争取他们的支持。

安全部长本·格维尔一直希望组建国民警卫队,由他来指挥,由于本·格维尔本人是犹太力量党的党首,犹太力量党又是个宗教政党,所以外界对此疑虑重重,担心宗教势力会由此发展出自己的武装力量。

内塔尼亚胡本来也是不同意的,但到了这地步,也顾不得那么多了,只能同意政府各部门削减1.5%的预算,将这笔钱交给安全部,用于组建国民警卫队,初期成员约1850人。

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利益交易,经过几个月的时间,内塔尼亚胡调整完毕,改革重新启动,第一项改革法案投票通过后,法院的司法审查权被取消,内塔尼亚胡和背后的执政党,选择了坚定推行改革。

就内塔尼亚胡个人而言,他身上背了N条腐败指控,如果就此下台,反对者肯定饶不了他,只能一条道走到黑。

问题来了,为什么争议这么大,内塔尼亚胡和背后的执政集团还要继续推行改革呢?这项改革有多重要?

要回答这些问题,我们必须缕清以色列内部的派系。

以色列内部广义分为三个派系:左派、世俗犹太人(传统右派)、极右。

左派包括白左和阿拉伯人;

世俗犹太人就是总理内塔尼亚胡这一派,是以色列社会的主流;

极右就是宗教派,大名鼎鼎的哈瑞迪犹太人。

在以色列刚建国时,内部阿拉伯人的数量不多(官方不承认),也没什么白左,宗教派的哈瑞迪犹太人也就一万多人,加起来都不够世俗犹太人的零头,根本掀不起风浪,国家是有主体的,团结是能够保证的。

但后来,事情逐渐发生了变化。

首先是经济发展起来后,和所有发达国家一样,以色列出现了普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,很多一般性的工作比如建筑,要么没人干,要么有人干也不够,只能引入外劳。

以色列周边就是茫茫多的阿拉伯人,第一选择当然是阿拉伯劳工,以色列的条件要比劳工的老家好得多,所以阿拉伯劳工来了之后,就都不愿意回去了,渐渐地在当地扎根。

甚至连死仇巴勒斯坦,也有许多人受雇于以色列,以色列企业目前直接雇佣的巴勒斯坦人约有10万,到今天,以色列已经有超过20%的人口是阿拉伯人,接近200万。

同时,生产力发达后,再受到西方白左风潮的影响,以色列也开启了白左化进程,比如本次游行的中心特拉维夫,就是西亚LGBT圣地,有高达25%的人口自认为是LGBT

而在国家机构内部,司法系统的白左化倾向尤为严重,以色列最高法院是其代表。

以色列司法体系有个特殊的地方,就是它没有宪法,原因很简单,要制定宪法,就必须把生而平等、人权之类的写进去。

这对一般国家来说不成问题,但对以色列就难了,以色列的建国本身就是不平等的,建立在对阿拉伯人的侵略之上,如果制定宪法,那岂不是以前干的都是错的?

平等对待阿拉伯人可是要颠覆国本的。

那干脆就不制定宪法,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是大事,直到1978年,巴拉克成为以色列最高法院大法官后,开始推动以色列宪法革命。

巴拉克首先推动最高法院对政府和议会进行了宪法审查,经过10年的努力,让最高法院获得了审查权。

获得审查权后,也是在巴拉克的极力推动下,以色列议会于1992通过了《人的尊严与自由法》,并认定该法案为基本法,基本法不是宪法,但起到类似宪法的作用。

该法规定:任何人的生命、身体和尊严不受侵犯。

这条文字上没毛病,问题出在现实,现实中以色列军警枪杀或者拘禁巴勒斯坦人,简直是家常便饭。

以色列想活下去,就不可能放弃高压政策,所以以色列议会是不赞成的,但又不好明着反对,最后投票时,120名议员中有84人借故不参加,剩下36人在三更半夜把法案通过。

这场宪法革命后,最高法院继续扩大审查权力,最著名的案件出现在2003年,有两位名叫沙比拉和提比的阿拉伯人准备竞选以色列议员,他们反对以色列,支持哈马斯,被以色列选举委员会剥夺了参选资格。

这是个正常的事情,你都支持我的敌人,我怎么能让你上位,但是两人把官司打到最高法,最高法裁定,剥夺他们的参选资格违反了基本法。

此后,最高法又多次进行过类似的庇护,渐渐成了世俗犹太人的眼中钉。

接下来是宗教派。

当初以色列建国时,内部是存在分歧的,世俗犹太人主张以民族主义建国,宗教犹太人主张以宗教建国,宗教派的哈瑞迪人当时只有一万多人,不是世俗犹太人的对手。

虽然人数不多,但他们也不是省油的灯。

1948514日,以色列正式建国,第二天,也就是515日,4.3万人的阿拉伯联军就打过来了。

没有准备的以色列被打懵了,岌岌可危,需要进行动员,就在这个时候,哈瑞迪犹太人跳出来,反对动员,还到处造谣,蛊惑人心,时间点掐得极好。

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,本就弱小的以色列经不起内部折腾,为了让宗教派消停,以色列国父本·古里安被迫做出重大让步,允许哈瑞迪犹太人拥有一系列特权。

比如完全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生活,不工作、不服兵役,不用纳税,不上世俗学校,只上宗教学校,宗教学校的一切费用由政府拨款。

他们有自己的社区,不和世俗派接触,过着每天睡醒了就念经、念完经就睡觉的生活,相当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佛教。

如果哈瑞迪派数量不多,就算有些特权,以色列也是可以负担的,但是他们的生育率高达6.64,比穆斯林都高,随着时间的推移,当初一万多人的哈瑞迪,到今天已经超过一百万了,还在快速增加中。

随着宗教派的迅速壮大,他们对世俗派的不满日益增加,哈瑞迪人不承认世俗以色列的合法性,要求以宗教治国。

200万的阿拉伯人,加上100多万的哈瑞迪派,再加白左,在人口900万出头的以色列,已经足以和作为传统主流的世俗犹太人对抗了。

尽管世俗犹太人还有优势,但已经相当微弱,再不行动起来,等过三五年,可能就没优势了。

这就是司法改革的背景。

2018年,司法改革开始在世俗犹太人内部讨论,经过三年形成共识,2022年末内塔尼亚胡重登大位后,正式推动。

如果世俗犹太人同时打击宗教派和白左,是比较难的,各个击破才有希望,内塔尼亚胡的策略是拉拢部分相对温和的宗教派,一起打击白左,所以他的执政联盟里,拉拢了像圣经犹太教联盟,还有前文所说的本·格维尔所在的犹太力量党这样的宗教政党。

那宗教派能有啥好处呢?

以色列传统的法院体系有两个:世俗法院和犹太拉比法庭。

拉比法庭是受到世俗法院管辖的,世俗法院被大大削弱后,拉比法庭就有了放飞自我的空间。

根据以色列国家广播公司的民调显示,46%的民众反对这项改革、35%表示支持、19%称“不确定”。

那“不确定”的19%,其实大部分内心是支持的,1935就是54%,这和执政联盟当前在议会掌握53%的席位,是几乎相同的,说明这54%就是支持改革的中坚力量,支持者总体多于反对者。

因此街头闹了半年,内塔尼亚胡依然有底气继续,最后真让他干成也不一定。

不过不可控因素也明显,一是宗教势力坐大后,还会受到控制吗,我看很难;

二是会令以色列陷入内乱,比如部分预备役军人已经表示将暂停服役,以示抗议,分裂蔓延到军队中,接下来会面临内乱甚至内战的可能性。

这对于志在战略东向、从西亚抽身的美国来说,不是好消息。

我们知道,美国能够作为世界霸权,一个关键是在离岸平衡战略下,欧亚非三个大洲的战乱和分裂。

而保持三个大洲的战乱和分裂,以色列起到了关键作用,这一点,我在《那名被以色列军队枪杀的女记者》一文中有详细论述,这里不再细说。

以色列虽小,却对美国极为重要。

自从奥巴马上台后,美国开始战略东移,试图从西亚抽身,集中力量对付我们,但抽身需要一个保底条件——以色列的安全得到保障。

那要怎样才能达成安全保障呢?

奥巴马的办法是通过放松制裁,换取伊朗别闹事。作为反以的标杆性国家,伊朗不闹事,以色列的安全保障就有了一半。

此举被以色列强烈反对,它不相信伊朗不闹事,万一它猥琐发育,等将来有了六神装,岂不是更难对付,必须马上武力解决。

懂王上台后,悍然撕毁伊核协议,还炸死了苏莱曼尼,摆出一副武力解决的架势,不过伊朗依然没有低头。

到了拜登时代,思路是组建美国、印度、以色列、阿联酋四国机制,以此为基础,保障以色列的安全。

阿联酋对这个群的热情本不高,是被强拉进来的,如果以色列再因司法改革陷入内乱的话,四国机制就名存实亡了。

按理说,美国这时候应该帮以色列,毕竟以色列乱下去对美国不是好事。

但实际上,美国却十分纠结。

概因内塔尼亚胡干的事实在是过于出格,竟然敢废除三权分立,动摇西方现代政治基石,而且他和懂王的关系好得过分,令拜登相当不爽。

过往的以色列总理通常会在上任三个月内访美,可如今内塔尼亚胡都上任大半年了,还没有得到访美邀请,可见拜登的不满。

这又反过来导致内塔尼亚胡的不爽,其子亚伊尔公开指责“美国政府暗中资助了反内塔尼亚胡游行”。

以色列竟然指责美国资助颜色革命,这可是破天荒头一回。

面对当前的以色列乱局,不帮吧,以色列内乱若持续下去,将给美国战略东移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。

帮吧,废除三权分立这事又实在太大,属于政治不正确;

随着伊朗沙特实现和解、叙利亚被阿拉伯国家联盟重新接纳,如果以色列再陷入内乱,“战略东移”这头骆驼,将背上又一根重量级稻草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那名被以色列军队枪杀的女记者

511日,以色列军队袭击了巴勒斯坦城市杰宁,一名叫希琳的女记者惨遭爆头。

 

希琳全名叫希琳·阿布·阿克利赫,1971年生,巴勒斯坦耶路撒冷人,长期受雇于半岛电视台。


511日当天,听说以色列军队侵入了杰宁镇后,希琳和同事前往现场进行报道。

 

为了让自己显眼而不被以色列军队误伤,希琳在防弹背心上印有十分明显的“新闻”字样。

 

到达现场后,希琳和同事找了一块开阔的空地,准备报道。“地形开阔+显眼标志”,只要以色列人不瞎,就不会看不见。

 

结果,刚准备好设备,还没开始报道,“哒哒哒”,一阵枪声传来,希琳当场中枪倒地。

 

同事想上去救援,但是密集的枪声持续了好几分钟,同事只能找建筑物躲起来,从而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。

 

最终,希琳本人不幸身亡,另有一名同事受伤,事后,以色列官方辩解说,他们是正在和武装分子交战,从而“误杀”了记者。

 

但无论记者的同事,还是周边居民,都证实当时以色列军队并没有和武装分子交战,附近也没有武装分子,因此以色列军队开枪纯粹就是故意找事,故意杀人。


事情还没完,以色列人嚣张到什么程度呢?

 

在希琳葬礼的路上,一队巴勒斯坦人抬着灵柩行进,周边的以色列军警突然冲过来,不由分说地大打出手,导致灵柩摔落在地。

 

整个事件,从头到尾都非常恶劣。

 

无论是英美还是欧盟,对这件事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动作(布林肯装模作样地谴责了一下),而在香港暴乱时,记者哪怕被警察碰一下,西方都可以跳起来。

 

以色列干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,而是每年都有,最高峰的2014年,当年多达16名记者死于以色列军队袭击,比叙利亚内战遇难的记者都多(13名)。

 

除了一言不合枪杀记者,屠杀难民以色列也是一把好手,二十年前,地点同样是杰宁镇,曾发生过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事件。

 

2002329日,以色列军队在总理沙龙的命令下,突然闯入了巴勒斯坦的杰宁镇和附近的杰宁难民营。

 

本着“悄悄的进村、打枪的不要”的精神,以色列军队对难民们说,我们绝对不进去,你们不要害怕。

 

难民们信以为真,跑都没跑,以色列军队从容包围了难民营,然后宣布,你们这些难民中有恐怖分子,立刻交出来。

 

这时难民们如梦方醒,想跑都晚了,“以色列军队即将发起屠杀”的传言立刻成为热搜。

 

对此,以色列军队表示:“希望大家不信谣、不传谣,我们要对付的只是恐怖分子,你只要不是恐怖分子,怕个啥”。

 

至于怎么甄别恐怖分子呢?以色列使用了先进的“人脸识别”法,说你长得像恐怖分子,你就是恐怖分子。

 

然后,以色列军队将枪口对准难民,疯狂扫射,妇女儿童也不放过,还顺手摧毁了一百五十栋建筑物,导致450个家庭无家可归。

 

这就是当年震惊世界的“杰宁大屠杀”,据巴勒斯坦官方统计,造成千余人死亡。

 

关于以色列为什么要进行此次大屠杀的原因众说纷纭,其实根本原因是难民营人口众多,失业率也高,对巴勒斯坦抵抗组织来说,在难民营招兵买马比较容易,杰宁难民营就是其中之一,所以以色列早就看杰宁难民营不顺眼了。

 

凡是抵抗的,杀!

 

此次被杀的女记者希琳也是同样性质,希琳长期进行揭露以色列罪行的报道,以色列看不惯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。

 

杰宁大屠杀发生后,在英美和欧盟的操纵下,联合国假惺惺地派出了以芬兰前总统马尔蒂为首的“第三方独立调查团”。

 

然而,这个所谓的“第三方独立调查团”,既不独立,更不真心调查。

 

他们提交的调查报告里说:“杰宁难民营事件的确死了上千人,但大部分人,都是由于患有基础病才死的,真正死于以色列军队子弹射击的人,也就几十个。

 

事情哪有你们说的那么严重,何况抛开事实不谈,被屠杀的难民就没有责任吗?面对以色列军队开枪射击,你们干嘛要还手呢?”

 

字里行间透露出,巴勒斯坦人一定要反思的意思。昆山龙哥听了,都后悔自己没生在以色列。

 

这份对巴以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的报告,就是在英美和欧盟的操纵下出炉的,杰宁大屠杀事件,和本次女记者被杀事件,西方的态度都是嘴上谴责,实则支持以色列。

 

而在以色列数十年的持续侵略下,巴勒斯坦可以说是人间地狱,惨到什么程度呢?

 

以色列把巴勒斯坦的海岸线全部占了,巴勒斯坦的城市全部都封锁,物资、人员的出入,全部以色列说了算。巴勒斯坦人每天定时被以色列放出去上班,时间到了必须回去,不许停留,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宠物一样,这些,你在西方媒体上看不到。

 

西方对以色列的态度需要区分英美和欧盟(欧洲),他们是有分工的,英美唱“白脸”,显得咄咄逼人,欧盟则唱“红脸”,天天念经呼吁尊重巴勒斯坦人权,谴责以色列。

 

有些不明真相的群众,还真以为欧盟反对以色列侵略,其实,欧盟非但不反对,反而很开心。

 

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。

 

欧洲一直在“巴以问题”上实际支持以色列,必定是以色列这么干合乎欧洲的利益,而不仅仅是“犹太人控制媒体”。

 

那么,以色列对欧洲究竟有什么利用价值呢?

 

要说清楚这个问题,首先要回答,欧洲人最怕什么。

 

欧洲人历史上最怕两个东西:东欧的俄罗斯,中东的穆斯林。

 

这篇文章就不讨论俄罗斯了,重点谈论中东。

 

公元七世纪初期,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并统一了阿拉伯半岛,使得阿拉伯人实力大增。

 

发育完成的阿拉伯人从公元635年开始大规模北上两河流域,当时波斯的萨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国在两河流域已经互相打了几百年,也没分出胜负。

 

拜占庭和波斯之间的战争,节奏都是非常慢的,大家慢悠悠打野发育,六分钟前都不团战。

 

阿拉伯人上来就五个人压野区,波斯和拜占庭哪见过这么凶残的,野区被反烂了,被打得高地都不敢出。

 

波斯萨珊王朝先被灭掉,末代王子还跑到大唐求救,大唐慷慨地为王子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。

 

拜占庭虽然没有被灭国,但丧失了大部分疆土,一度被攻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,拼死抵抗才保住了水晶。

 

丧失了大片土地的拜占庭渐渐支撑不住,只得向西欧求援。

 

当时的欧洲情况非常糟糕,比如法国连续七个荒年,农民们快活不下去了,别说树皮,树根都吃光了,大家都成了穷鬼,社会矛盾十分尖锐。



恰好拜占庭来求救,不正好利用战争转移社会矛盾?

 

于是,在封建贵族主导下,西欧进行了“第一次十字军东征”。

 

十字军在东地中海地区攻城掠地,占领了大片领土,并在新占领的地方建立了四个国家:

 

埃德萨伯国、的黎波里伯国、安条克公国、耶路撒冷王国。

 

这四个“十字军国家”就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成果,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也是九次十字军东征中,唯一获胜的。


640.png

“十字军国家”的大致方位

 

“十字军国家”大约坚持了两个世纪才被灭掉,在这两个世纪里,“十字军国家”就像“防波堤”一样,挡住了众多中东涌来的巨浪,欧洲反而可以以“十字军国家”为前哨,不断进行骚扰,迫使伊斯兰世界疲于防守,难以大举进攻欧洲。

 

同时,拜占庭和“十字军国家”互成犄角之势,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,有这四个国家和拜占庭,欧洲便基本不用担心遭到伊斯兰世界的陆上直接进攻。

 

当然,理论上伊斯兰世界可以从北非渡海,但是欧洲的海上力量比较强大,并不太担心。

 

直到十三世纪末,四个“十字军国家”陆续被灭掉,伊斯兰世界才重新开始了对欧洲的大规模进攻,失去了“十字军国家”的配合,拜占庭在前线独木难支,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攻克,拜占庭灭亡,欧洲大陆的“防波堤”彻底消失。

 

从此奥斯曼土耳其大军直面欧洲腹地,成了欧洲人数个世纪的噩梦。

 

了解这一段历史,我们就可以知道欧洲看待以色列的心态,是把以色列当作了当年“十字军国家”一样的“防波堤”。

 

以色列国土越大,能挡住的阿拉伯人就越多。

 

如果把视野放大一点,以色列北部的邻国黎巴嫩有大约400万基督徒,主要分布在北部,占黎巴嫩总人口的40%

 

而黎巴嫩南部就是以色列的眼中钉——真主党,这里是黎巴嫩什叶派大本营。

 

如果以色列一路向北拓展,吃掉黎巴嫩南部,和黎巴嫩北部的基督徒连为一体,足以组成缩水版的“防波堤”,为欧洲“遮挡巨浪”,而过去以色列曾经在黎巴嫩扶持过一个傀儡政权,傀儡政权的主力就是黎巴嫩基督徒。

 

这也是欧洲支持以色列的根本原因。

 

当然,仅仅挡住阿拉伯人是不够的,正所谓斩草要除根,让阿拉伯人不能崛起,才是治本之策。

 

当年阿拉伯人能够迅速崛起并牢牢压制拜占庭,就是因为阿拉伯人当年实现了统一,统一的阿拉伯世界体量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。

 

所以当今欧洲绞尽脑汁也要分裂阿拉伯人。

 

从地缘上说,阿拉伯人广义上可以分为西亚部分和北非部分,西亚和北非的连接点,就是迦南平原地区(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一带)。


640.png

迦南地区

 

以色列势力越大,迦南地区越混乱,北非和西亚的沟通就越困难。

 

以前这两个地区互相之间是畅通的,大家互相做买卖,现在多了一个收买路财的,钱给少了过不了,钱给多了成本提高了一大截,买卖就亏本了,这买卖还能做吗?


买卖做不了,那两地之间的沟通就少了,差异便会变大,统一便不可能。

 

只要北非和西亚的沟通不畅,阿拉伯人之间就不可能统一,从这一点上看,以色列和欧盟共同利益满满,以色列深知自己人口不多(八百万),国土太小,一旦让阿拉伯人统一,将无力抵挡。

 

所以以色列常年不休地在当地搞事,今天杀一个记者,明天屠几个难民,反正迦南地区的乱局就不能停,多说一句,和以色列有共同利益的不止是欧盟,还有美国和英国。

 

观察地图我们会发现,迦南地区不仅是北非和西亚的连接点,也是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的连接点,迦南地区无法实现和平,欧亚非大陆的经济融合就难以推进,这也是中国立场一直支持巴勒斯坦的原因。

 

对于素来以阻止欧亚大陆联合为最高利益的英美来说,以色列这个楔子的性价比太高了,这才是英美一直支持以色列的原因,至于犹太人的势力,那都是次要因素。

 

除了“防波堤”和阻止阿拉伯人统一,以色列人手里还握着欧洲不得不重视的筹码。

 

欧洲最缺什么?

 

俄乌战争告诉我们,欧洲最缺能源,欧洲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消费市场,但是缺少资源,能源尤其缺。

 

欧洲的邻近地区能源储量丰富的,就是俄罗斯和海湾国家。

 

所以欧洲的计划一直是这样的,从俄罗斯和海湾国家以欧元支付,进口能源,然后用进口的廉价能源发展制造业。

 

欧洲从海湾国家进口能源有两种办法:管道或者船运。

 

管道理论上要么从海湾国家,经陆路伊拉克、土耳其一线到达欧洲,要么走黎巴嫩以色列一带,本来管道的可行性还不低,但是美军侵略伊拉克之后,紧接着又是叙利亚内战,两河流域一片大乱,陆路方案被无限期搁置。

 

目前海湾国家的石油到达欧洲主要走船运,要么经苏伊士运河,要么走好望角,苏伊士运河线比好望角线短一个月左右,很有经济吸引力,但是走苏伊士运河会经过东地中海,以色列在这里影响力巨大,要想从此过,就得给以色列几分薄面。



有人偏要说,就不给面子,以色列能咋滴。

 

苏伊士运河东岸的西奈半岛一直有恐怖组织,要是不给面子,那就今天绑架一个埃及士兵,明天炸一座教堂,从而威胁苏伊士运河的航运安全,幕后主谋是谁,用脚趾头都能想到。

 

既与以色列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,又一定程度上有求于以色列,那么,欧洲从自身利益出发,实际偏袒以色列,纵容以色列搞事,就是理所当然了。

 

以色列和英美联手搞事,虽然可以分裂阿拉伯世界,客观上确保欧洲一直处于产业链的优势地位,进而剥削中东,但是一个发展不起来、动荡不安的中东,也会产生茫茫多的难民和贫困人口,难民和贫民会大量被虹吸到欧洲。

 

欧洲受得了吗?

 

老实说,还真受不鸟,但是嘛。

 

一个统一的中东,绝不会像现在一样低声下气,势必全面发起对欧洲的反击,光是能源涨价这一条,就够欧洲制造业喝好几壶的,能源成本涨了,其他商品价格也会全面上涨;

 

而与之相比,一个分裂的中东,不过是搞点恐怖袭击而已,大部分欧洲人的福利不会因此而减少,至于明天会怎样?

 

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。

 

要是哪天实在受不了了,大不了翻脸不认人,把难民统统抓去捡肥皂,反正“翻脸比翻书还快”本就是欧洲的传统文化。

 

两“害”相权取其轻,欧洲选择了较轻的那个。

 

2022511日,巴勒斯坦女记者希琳被以色列军队杀害,然后事件被迅速掩盖,其背后,是西方对以色列的纵容,以色列的所作所为合乎西方的利益链,日后,类似的悲剧依然会一再重复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。作者:admin ,复制或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转自 华夏精英会
原文地址《美国,在做最后的努力

猜你喜欢

最近发表
搜索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