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夏精英会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觉悟价值 / 正文

《长安十二时辰》表明:对外国人没必要比亲人还亲

华夏精英会 2019-07-15 觉悟价值 评论

0.jpg


[小编按:最近,关于外国人的话题很热,让大家开始反思国内给外国人超国民待遇的问题。刚好最近有一部热播电视剧《长安十二时辰》,讲述的是唐朝的故事。唐朝,大家都知道,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朝代,长安城有各种各样的外国人,吐蕃人、突厥人、契丹人、奚人、日本人、阿拉伯人、黑人……那时候,中国人并没有给予外国人超国民待遇,只是相对以前朝代来说,重用了一些外国人,比如胡人安禄山和突厥人史思明。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反映的是天宝三载的事情,而安史之乱就发生在十一年后的天宝十四载。历史教训说明,给予外国人超国民待遇万万不可,重用也是不可以的。其中道理何在呢?我们来解释一下。]


风险判断、道德判断、价值判断,是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、一个组织、一个个体的人,在与人交往上面,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法则。


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这句话所强调的,就是对于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而言,风险判断的至关重要的意义。它是一切的出发点。如果一个民族,连最基本的风险判断意识都丧失了,既不理解自己的历史,也不理解现实的形势和时局变化,那么它离灭亡也不远了。


毛主席说,谁是我们的朋友,谁是我们的敌人,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。这同样也是风险判断。朋友不会危害自己的生存,但是敌人会危害自己的生存。任何民族,任何组织,任何个人,敌我分明都是生存的第一法则和首要问题。


从风险判断,我们的先人,总结出来了华夷之辨,也叫华夷之防。华,就是自己民族的人,文明人。夷,就是野蛮人,就是那些跟禽兽一样狡诈多变、出尔反尔的人,都是夷狄。[小编按比如姜文拍的电影《鬼子来了》里面,就是因为大家对鬼子(即夷狄的同义词)的凶残没有一个认识,所以才导致被屠村的悲剧。《鬼子来了》里面,村民们都很善良,认为日本人也是善良的,人心都是肉长的。村民前一刻还在和日本人谈笑风生一起喝酒呢,下一刻就被日本人屠了村,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降临。]


1.jpg

2.jpg

电影《鬼子来了》剧照


我们的先人为什么把夷狄和禽兽相提并论呢?因为对于一个禽兽来说,比如一条狗吧,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咬你,什么时候对你摇尾巴。一条蛇,你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咬你,什么时候不咬。对人的生存来说,在风险判断上,和它们共处,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和威胁。


和夷狄相处,也是类似的问题,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杀人放火,什么时候又跟你谈笑风生。在华夏民族看来,夷狄们总是那样地出尔反尔,喜怒无常和狡诈多变。判断他们什么时候伤害自己,什么时候谄媚自己,比判断哪条蛇会咬人,哪条蛇不会咬人还要难。


比如,判断日本人什么时候侵略华夏,什么时候不侵略华夏,这和判断禽兽什么时候伤人,什么时候不伤人,都是类似的事。所以我们的先人根据生活的经验说,人无伤虎意,虎有害人心。


如果一个人也跟禽兽一样,在风险判断上,不可预知地存在伤害人的几率和可能,人们就会说这些人是虎狼,是蛇蝎。说着说着,就把这些夷狄和禽兽相提并论了。华夏人认为,他们连禽兽都不如,因为禽兽吃饱了之后就不再继续伤害人,但是这些野蛮的夷狄,他们以折磨人为乐,以残忍为乐,并且好像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。


风险判断,是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和现实状况来进行测度和评估的,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来说,历史数据,就是我们的历史典籍,为什么我们的典籍记载的全是兴衰存亡之变呢?因为历史的最大功能,就是给风险判断提供历史数据。所谓的读史可以明智,就好比说,你看了一只股票从上市到现在的全部历史行情走势,才能判断接下来它有可能会怎么走。知往才能察来。这就是华夷之辨的来源。


通过风险判断,得出敌我判断,确立了敌我关系,接下来的事,就是团结自己的朋友,消灭自己的敌人。


风险判断的问题解决之后,接下来就需要再进行道德判断。在圈定了谁是自己人这个大范围之后,还要进一步确立,自己人里面,谁是君子,谁是小人。君子身上充满正阳之气,所以才能像太阳那样大公无私,为群体提供光与热。而小人则相反,他们身上充满了邪阴之气,它们不仅不能为群体提供光与热,反而是要从群体中攫取光与热,只会为了一己之私,破坏民族这个大家庭的整体利益和未来。


道德判断,就导向了君子小人之防。无论是对于国家、组织,还是个人,亲君子,远小人,这个道德之防建立之后,都会把自己的效能最大化,损耗减少到最小。因为君子和君子之间,是相得益彰的关系,而君子和小人之间,则是小人一直在损害君子。小人与小人之间,则是互相损害。


一个群体里面,剔除了小人之后,只剩下了君子,这还没到头,因为君子与君子之间,有聪明的,也有笨的,有才干突出的人,也有低能的人,虽然人品都好,但是谁才能做领导,率领整个民族前进呢?这时候,显然要从君子里面选拔圣贤之人来治理国家。


也就是说,在进行道德判断之后,下一层是进行价值判断。大家都是可以提供光和热的人,但是有的人,光和热只能照亮自己;有的人,光和热只能照亮自己的家庭;有的人,他的光和热只能照亮一个乡镇县城;有的人,他的光和热,则能照亮全天下,这个人,就是圣王,就是天下之主。


风险判断、道德判断、价值判断,是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、一个组织、一个个体的人,在与人交往上面,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法则。如果顺序反了,那么就会造成很多灾难性的后果。比如东郭先生,在没有进行风险判断之前,就先对狼进行道德判断,看着它可怜巴巴的,就觉得狼当时看上去不强大,不足以伤害人,于是东郭先生对凶残的狼进行友好支援,结果狼一缓过来,就要吃他。


同理,现在的一些人,做的也都是和东郭先生一样的事。把一些虎狼都视为自己人,对他们比对亲人还好。结果一到非常时期,他们马上就要吃人。历史上的悲剧,数不胜数,但是东郭先生们,一点记性都不长。


下面听听中国古人关于中外之别的论述:


孔子: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也。


《左传·定公十年》:“孔子曰,裔不谋夏,夷不乱华。”


《春秋》:内诸夏而外夷狄,故殊会以外之。


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蛮,谓之四海。”


《国语·郑语》曰:“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,则皆蛮、荆、戎、狄之人也。非亲则顽,不可入也……夫成天下之大功者,其子孙未尝不章,虞、夏、商、周是也。”


管仲:“戎狄豺狼,不可厌也,诸夏亲昵,不可弃也。”


霍去病:匈奴不灭,何以家为?


《汉书》:“夷狄之人贪而好利,被发左衽,人而兽心,其与中国殊章服,异习俗,饮食不同,言语不通,辟居北垂寒露之野,逐草随畜,射猎为生,隔以山谷,雍以沙幕,天地所以绝外内地。……来则惩而御之,去则备而守之。其慕义而贡献,则接之以礼让,羁縻不绝,使曲在彼,盖圣王制御蛮夷之常道也。”


《后汉书》:“夫戎狄者,四方之异气也。蹲夷踞肆,与鸟兽无刖。若杂居中国,则错乱天气,污辱善人,是以圣王之制,羁縻不绝而已,不以伤害中国也。今边境幸无事,宜当修仁行义,尚于无为,令家给人足,安业乐产。”


陈汤:“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,以示万里,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!”


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,无异口中蚤蝨。”


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“滇零等自称‘天子’於北地,招集武都、参狼、上郡、西河诸杂种,众遂大盛。”


江统《徙戎论》:“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,戎狄志态,不与华同。”


冉闵:“天下大乱,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,况我中土英雄,何为不得称帝也!”


《资治通鉴》:后秦王苌使求传国玺于秦王坚曰:“苌次应历数,可以为惠。”坚瞋目叱之曰:“小羌敢逼天子,五胡次序,无汝羌名。玺已送晋,不可得也!”


房玄龄《上太宗疏》:陛下威名功烈既云足矣,拓地开疆亦可止矣。边夷丑种,不足待以仁义、责以常礼,古者以禽鱼畜之。必绝其类,恐兽穷则搏,苟救其死。


杜甫《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》之二:“社稷苍生计必安,蛮夷杂种错相干。”


李白:何日平胡虏,良人罢远征。


程颐曰:“礼一失则为夷狄,再失则为禽兽。圣人恐人之入夷狄也,故《春秋》之法极谨严,所以谨严者,华夷之辨尤切切也。”


苏轼:“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之也,譬如禽兽然。”


岳飞《满江红》: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


辛弃疾:古今有常理,以夷狄之腥秽不可久安于华夏。


明太祖朱元璋:“胡元入主中国,夷狄腥膻,污染华夏,学校废驰,人纪荡然。”


刘基:“夫华夷峻防,一王大法,胡主中国,几变於夷,圣经明义,千载或湮焉。”


刘基:“自古夷狄未有能制中国者,而元以胡人入主华夏,几百年腥膻之俗,天实厌之。”


王夫之:“夷狄之于华夏,所生异地。其地异,其气异矣。气异而习异。习异而所知所行蔑不异焉。”“人不自畛以绝物,则天维裂矣,华夏不自畛以绝夷,则地维裂矣。”


王夫之:“夷狄非我族类者也,蟊贼我而捕诛之,则多杀而不伤吾仁,如其困穷而依我,远之防之犹必矜而全其生,非可乘约肆淫,役之、残之而规为利也,汉纵兵吏残蹂西羌,而羌祸不解。”


作者:白云先生     来源:至道学宫  


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。作者:admin ,复制或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转自 华夏精英会
原文地址《《长安十二时辰》表明:对外国人没必要比亲人还亲

猜你喜欢

最近发表
搜索
标签列表